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路浩资讯 > 路浩视点
六大策略助力加快专利审查进度

静1.jpg

在创新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专利申请不仅是技术保护的“护城河”,更是企业抢占市场的关键武器。然而,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激增,漫长的审查周期成为创新主体的普遍痛点。如何高效缩短审查时间?本文从实操角度梳理六大加速审查策略,结合案例分析、政策解读及实用建议,助您精准选择最优路径。


0常规流程优化:基础提速,缩短3-6个月

适用条件

所有专利申请,无需额外条件。

核心逻辑

通过优化基础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减少非必要时间消耗。

操作要点

1、提前公开声明:发明专利提交时勾选“提前公开”选项,可将进入实质审查的等待期从常规的18个月缩短至5-6个月;

案例:某生物医药企业针对一项核心药物专利提交提前公开声明,实质审查提前启动,最终比同类未提前公开的专利提前4个月授权;

2、高效答复审查意见:对通知书进行及时答复,与审查员建立良好互动,申请人需要及时、详细地答复审查意见,如果对审查意见有疑问,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审查员沟通,澄清技术问题,避免因误解导致审查延误。注意答复文件需逻辑清晰,引用专利法条款逐条回应,避免笼统陈述。

时效优势

整体周期缩短3-6个月

注意事项

提前公开可能增加技术泄露风险,需权衡利弊


0优先审查:国家战略倾斜,1年内结案

适用条件

涉及国家重点产业(如新能源、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领域(如云计算),或已做好实施准备的专利。

政策背景

根据《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优先审查旨在扶持国家战略产业和民生科技。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12个领域列为优先审查重点。

操作要点

1、需准备材料:优先审查请求书(需法人签字盖章);技术领域证明(如企业所属产业的省级以上政策文件、行业协会认证等);实施准备证据,包括产品原型图、测试报告、销售合同或投资协议(证明专利具备产业化条件);

2、提交与反馈:通过中国专利电子申请网提交,3-5个工作日内收到受理通知;

案例:某新能源车企提交充电桩专利的优先审查申请,附上地方政府的新能源补贴文件及客户预订单,最终8个月内获得授权。

时效优势

发明专利1年内、实用新型/外观设计2个月内结案。

注意事项

若修改申请文件或逾期答复,优先审查资格将被取消。


0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国际合作提速30%-50%

适用条件

已在美、日、欧等PPH成员国获得同族专利有利审查结果的申请人。

国际协作机制

PPH(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基于“一次审查,多国认可”原则,允许申请人利用他国审查结果加速本国审查。截至2023年,中国已与30个国家/地区签署PPH协议。

操作要点

1、首次申请国审查:例如,在美国提交专利申请并获得“可授权”意见;

2、向中国局提交PPH请求:需提供美国审查意见通知书及授权版本权利要求书、中英文权利要求对比表(需专业机构翻译认证);

3、加速审查:中国局直接采纳美国审查结果,大幅减少重复劳动。

案例:某半导体企业通过PPH通道,将在日本已授权的芯片专利同步加速中国审查,周期缩短40%。

时效优势

审查周期可缩短30%-50%,尤其适合全球化技术布局。

注意事项

若他国审查意见存在争议,PPH可能无法适用。


0快速预审:地方保护中心“极速通道”

适用条件

企业已完成地方优势产业备案(如深圳市保护中心聚焦5G、医疗器械)。

操作要点

1、主体备案:提交企业营业执照、近三年专利清单、研发投入证明至地方保护中心,备案周期约1-2周,部分中心提供“加急备案”服务;

2、预审提交:保护中心预先审查格式与实质内容,过滤低质量申请(合格率80%以上);

3、正式申请:预审通过后1日内提交至国知局,进入“绿色通道”;

案例:杭州某AI企业通过杭州保护中心预审,发明专利仅4个月授权(常规周期2年以上)。

时效优势

发明3-6个月授权(常规需2-3年);实用新型1个月内授权;外观设计7-15天授权。


0国家部委专项通道:重大项目“直通车”

适用条件

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863计划)、武器装备研制或“一带一路”技术输出的企业。

政策支持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单位可凭项目编号直接申请加速审查;

2、“一带一路”专项:通过中欧、中非专利审查合作项目,缩短海外同族专利周期。

操作要点

1、提供项目立项证明及产业化计划,技术重要性说明及产业化计划;

2、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科技部、工信部进行联合审核;

案例:某央企参与“高铁关键技术”国家专项,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缩至5个月,支撑其海外竞标。

时效优势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可压缩至6个月内;“一带一路”试点:通过局间合作项目,海外同族专利审查周期缩短50%。


0国际优先权加速:跨境布局的“时间杠杆”

适用条件

通过《巴黎公约》或PCT途径进行全球专利布局。

操作要点

1、《巴黎公约》优先权:在中国首次申请后12个月内,向其他国家提交申请,享有优先权”;

2、PCT国际阶段优化:通过PCT进入国家阶段时,选择已开通PPH的国家,直接引用国际检索报告;

案例:某医疗器械企业通过PCT进入美国时同步申请PPH,审查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10个月。

加速审查联动

在目标国提交优先权申请时,同步申请PPH或优先审查,缩短全球授权周期。

案例:某医疗器械企业通过PCT进入美国时同步申请PPH,审查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10个月。

策略选择指南:三步锁定最优路径

技术属性评估

战略性技术(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优先审查/部委专项通道;

地方优势产业技术→快速预审

规划市场布局

国内优先→快速预审/优先审查

全球化布局→PPH/国际优先权

成本与风险

优先审查与预审需额外费用(如加急费、代理服务费),但授权率更高;低质量专利加速可能更快被驳回,需提前做好专利质量评估;国际申请费用较高,需判断市场优先级。


结   语

专利加速审查不仅是技术保护的手段,更是商业竞争的战略工具。不管是常规优化、地方预审还是PPH的跨国联动,每种策略都需匹配技术属性与市场规划。未来,随着AI审查等技术普及,审查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但核心仍在于高质量创新+精准策略的双重保障。唯有提前布局、灵活选择,方能在创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62196988

网址:www.cnkip.com

·

静态.png


分享到微博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