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的第一步是根据申请人提供的反映发明创造内容的技术交底书进行技术内容的理解工作。从文件结构上,申请人提供的技术文件是一个整体的技术描述,一般不会构建出权利要求所需的层次化结构来,也不会考虑到技术特征的使用架构,同时还由于技术描述能力和技术水平较高,技术文件存在技术内容缺失的问题。
在此阶段,需要按照现有技术的发展情况、现有技术的问题、技术方案的内容以及技术效果的体现的思路来梳理技术文件。此时,虽然需要根据现有技术来把握发明点是什么,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发明创造的意图、发明创造的详细实现过程。一般地,由于代理人不可能做到涉及领域所有基础技术的知晓,并且发明人对于技术文件描述也会存在概括、省略和描述遗漏,就会造成在技术理解上的难度和困惑。
但是,准确、详尽的理解技术内容是撰写文件的前提。通常,采用信息检索和技术沟通两个手段来弥补技术理解的缺陷。通过相应的背景技术的检索,熟悉当前技术情况并且补充自身技术基础;进一步,通过和技术人员的交流,来完善补充关于涉及发明点的相关技术内容的详细描述。注意到,从发明创造的一般性来看,真正的创新点的内容在整个文本中所占比例不会太高,另外,创新点大多在细节方面,那么就要求这个阶段,不是简单的理解总体思路,同时也要做到细节清楚完整。
本文以一个坩埚案例来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申请人提供一种配合涡流加热的新型热均匀坩埚,主要解决现有电阻式坩埚传热效率低热损失大和现有涡流式金属坩埚加热不均匀热损失大的缺陷。所提供的坩埚包括非金属坩埚本体、热交换体和非金属外壳组成,通过坩埚本体内的热交换体在涡流作用下由内向外的发热来均匀加热物料。
此时,通过现有技术检索来熟悉涡流加热的原理和通用结构,并且通过和发明人交流,了解热交换体的结构和布置方式,进一步了解其他部件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理解热交换体中叶片的形状、布置和尺寸等细节,同样的对于其他部件、元件也需要理解到这个程度。
注意到,每一个权利要求是一个能够独立解决技术问题、达到相应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整个权利要求书包括多个独立或者有相互关系的技术方案,而技术方案是由技术特征构成,技术特征是由技术要素来表征。那么,在此阶段,就是将已经熟悉的技术内容分解成有关系的技术要素的组合。其中,首先需要将技术内容进行分解;然后,根据技术相关性进行组合,从而建立由技术要素关联的树形关系图。
在分解思路上,要考虑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构成的特点。其中,权利要求一般分为产品权利要求和方法权利要求,那么技术内容也可以对应的分为产品技术内容和方法技术内容。对于技术内容的分解,就是将产品技术内容或者方法技术内容按照结构或者步骤进行拆解,直到最小单元的技术要素为止。对于产品技术内容,从产品的构成特性去分解,产品分解成部件,部件分解成元件,从包括的部件种类/数量、部件本身的形状/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构造关系来分解。对于方法技术内容,从方法的构成特性去分解,方法分解为步骤,步骤可以从执行主体、发送对象、消息携带的特殊信息、步骤时序、步骤的数量、触发条件、因果逻辑等方面来分解。
从分解程度上,将每个产品特征进行分解,是把每个产品特征所表达的主要技术含义表达出来,并且保证每个技术含义的技术描述的详细和准确。分解中最难的是具体分解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撰写原则是准确清楚,把表征这个特征的技术属性写出来、说清楚,尤其是区别性属性。
例如上述坩埚,按照产品的技术组成进行分解,坩埚包括坩埚本体、热交换体、外壳和上盖,其中,热交换体包括金属柱、金属叶片和金属底座。分解之后,进行技术要素的补全,对于坩埚本体,技术要素还包括形状、材质和厚度;对于热交换体,从整体上考虑其形状、和坩埚本体的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对于外壳,考虑外壳的厚度、形状以及和坩埚本体的关系。进一步,对于热交换体的构成,金属柱的形状、硬度要求,金属叶片的形状、尺寸、连接关系、布置位置等。
进一步,对于技术要素的补充,要考虑每个部件、部件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反映部件在本方案中的技术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等同特征、等同要素的替换和变更。实际上,从撰写的思路来考虑,这个环节主要考虑的是技术内容的完整和扩展问题。
例如,对于热交换体,如何才能清楚描述,就需要描述热交换体的整体构形、材质以及具体的变形结构。但注意,此时不能写入金属柱和底座的概念,也就是在没有进行进一步拆解时、描述自身结构不能用分解后的结构来进行限定性描述,保证层次的独立性。
以此,将每个特征按照特征的结构属性或者步骤属性描述之后,还要考虑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例如,后续坩埚本体增加“上盖”特征之后,那么这个“热交换体”在“坩埚本体”内和“上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还需要进一步补充。
然后,对于将拆解完成的技术要素进行组合,建立技术要素的树形关系图,将所有的技术要素根据技术相关性关联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该技术内容所反映的技术特征、表征技术特征的技术要素全部进行列举,并且形成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特征之间的关系,为进行特征组合奠定基础。
例如,对于上述分解的坩埚的技术要素通过完整的分级树形图进行表征,当然也不限于这样的表达形式,下图1和图2分别以坩埚总体结构和热交换体的分解来进行示意说明,如下图1和图2所示,此时考虑的是技术要素的完备性,不需要考虑技术要素是否有创新性贡献。

图1

图2
上述将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有机的拆解和组合之后,那么已经清楚的形成技术脉络,明确了不同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解决技术问题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技术问题,从上面的技术关系树来提取技术要素,形成技术特征,进行技术特征的组合,构建不同的技术方案。
首先,确认技术问题,将不同的技术问题分别进行明确,将同一技术问题也要按照不同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其次,对应不同的技术问题或者同一技术问题的不同严重程度,考虑解决技术问题所需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要素,这个阶段所需的技术特征的基准是能够解决该技术问题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差异或者有一定技术效果,而不是考虑解决该技术问题、达到最优效果所需要的所有技术特征。最后,将所考虑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分别布置在一起,构建对应于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要注意到,从解决技术问题形成技术方案的角度,之前所列的所有技术特征或者技术要素都是有必要的;其次,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特征,会有不同组合的情况,而不是独立的采用其中一个特征。从专利法来看,有些特征在技术方案中属于容易想到的、常规的或者有限次实验能够得到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后来的创新性判断、删减权利要求来解决,在当前先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例如,上述为了解决传热效率低、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所需的特征就是坩埚本体、热交换体、坩埚本体和热交换体的位置关系以及热交换体的总体结构特征。此时,将“非金属坩埚本体、热交换体;热交换体设置在所述非金属坩埚本体内;所述热交换体包括:金属杆;金属散热体,所述金属散热体螺旋盘绕在所述金属杆的外表面并沿所述金属杆的轴向从所述金属杆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以及金属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金属杆。”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技术方案。
此时,对于外壳、上盖就分别属于减少热损失和提升热传导问题的特征了,独立形成新的技术方案,而不是在上一个方案里就出现该技术特征。例如从热损失过大的问题出发,增加外壳结构,方案就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包括了外壳以及外壳和坩埚本体的关系的特征;构建的技术方案就成为“所述坩埚包括非金属坩埚本体、热交换体和非金属外壳;热交换体设置在所述非金属坩埚本体内;所述热交换体包括:金属杆;金属散热体,所述金属散热体螺旋盘绕在所述金属杆的外表面并沿所述金属杆的轴向从所述金属杆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以及金属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金属杆;所述非金属坩埚本体设置在所述非金属外壳内,在所述非金属外壳和所述非金属坩埚本体之间构造有第一间隙。”。对应的,此处考虑的就是技术方案不能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不增加非必要技术特征的问题。
从进一步解决传热效率低的问题出发,还可以包括金属上盖及其布置方式的特征。从发热效率提升的角度,那就是热交换体的发热部件可以增加发热面积,具体设置发热面为叶片或加强筋等方式,并且分别设置不同的和金属柱的连接方式,继续构建新的技术方案。从而,将所有的技术特征根据解决不同技术问题的思路,布置形成不同的技术方案。
构建不同技术方案之后,根据权利要求书的结构,从最少特征的方案出发,形成权利要求的层次和引用关系。首先从发明点的认知出发,具有表征发明点的技术特征的方案考虑,也就是解决最重要技术问题的思路,选择具有最少技术特征的方案,作为独立权利要求。其次,根据包含该所有最少技术特征的方案,形成第二层级的从属权利要求;再次,根据包含该从属权利要求特征的关系和技术属性出发,确定进一步的从属权利要求。
注意到,在独立权利要求设定之后,后续从属权利要求的设置一般从特征创新程度重要性和技术层次顺序性角度来考虑,优先布置对于技术方案有技术贡献的创新性特征的从属权利要求,在同一创新程度重要性基础上,按照技术层级的划分,先布置二级技术特征,再布置三级技术特征。
例如,独立权利要求布置了“坩埚本体、热交换体、坩埚本体和热交换体的位置关系以及热交换体的总体结构特征”,之后,热交换体的具体结构、不同形态在解决发热均匀和传热效率上非常重要,那么顺序的从属就优先布置包括这些特征的技术方案。接着,从坩埚整体结构的二级技术来说,分别去描述外壳和外壳与其他部件关系,上盖及其和其他部件关系等,作为二级的从属权利要求。之后考虑第三级的特征,也就是外壳的技术属性、上盖的技术属性以及材料属性等特征,同时考虑坩埚本体、金属柱、叶片等细小技术属性的技术方案。
也就是说,对于权利要求书的构建,要按照权利要求的最少特征和最具创新的特征来,还要考虑分层级和技术描述的关联性,对于特征的组合形成的技术方案,独立地将组合性的技术方案按照特征关系进行构建。一般不能使用脱离该技术特征的技术范畴来解释,例如,对于独立权利要求的“热交换体”的描述,只能讲解到螺旋结构、分布位置和相对关系,而不能出现叶片或者螺旋筋的概念。
按照层级划分顺序将之前构建的技术方案排布后,标引序号,同时建立引用关系,删除引用后的重复性技术描述信息,就形成了基本的权利要求的结构。最后,要从技术方案的完整性上来梳理权利要求,补充技术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信息,从而满足权利要求的清楚、简要的规定。
在撰写中,基于不同的现有技术,实际上难以在最初就确认表征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技术特征,这个和对于发明点的认知是要区分的,那么,实际上更多的是要从技术特征的完备性和权利要求的层次性来考虑撰写,这样对于保护范围的合理设定以及后续修改都能够留有空间。